健康資訊站
歡迎您光臨健康資訊站,閱覽對您身心健康有益的文章,您的閱覽將提升本會服務的動力。 您可以選擇頁面左側的類別閱覽感興趣的文章,也可以使用「搜尋關鍵字」的方式尋找您要的文章。每個分類置頂的文章為閱覽數最多的文章,您可以參考大眾關心的主題。 若在健康資訊站未發現您需要的主題文章,可以在留言版提出感興趣的主題,本會將尋找適切專家撰寫您需要的文章,感謝您持續支持與合作。
自我探索
 分類  自我探索 
了解自己,重要嗎?
臨床心理師 林國勳

 

在社區諮商的會談室裡遇到了一位前來諮商民眾,她告訴我:「我衣食無缺,但卻不知道自己活著做什麼?我得了憂鬱症了嗎?可是我沒有不快樂啊!」。諮商過程中我常常告訴民眾:「只要是動物都有情緒,情緒是天生的感性能力也是保護生命的本能,沒有好壞之分。管控情緒只會讓生活過的更糟,不會更好」。聽到這句話的人通常帶著狐疑回應我:「那怎麼可以,情緒若失控了,天下必定大亂」。

情緒隨著環境改變產生變動同時引發內隱與外顯行為,幫助我們適應環境並活得更好,這些反應有時快到難以察覺。「喜樂」讓人嘴角上揚、刺激人追求事物;「難過」讓人嘴角下墜,刻意躲避事物;「憤怒」讓人瞪起雙眼,強迫人面對衝突、給予反擊、勇敢奮戰;「恐懼」使人心跳加速、幫助逃跑、遠離情境;「驚訝」引誘人停下腳步並將注意力放在新的刺激上;「噁心」讓人不由自主吐出舌頭、遠離毒物、避開重度或感染的危險。有時藉由操弄內隱與外顯行為,可以欺騙敵人便於脫困。

人類除了感性能力也具備理性能力,我們使用語言認識與理解環境,藉由理性分析可控制外顯行為,透過不斷練習、訓練甚至可以影響內隱行為。然而操控行為帶來的未必全是好處,理性思考讓人習慣用語言標註情緒,反而弱化感受情緒能力…這天生本能。每個人理解語言能力不同,對情緒詮釋也會產生差異。例如:「有趣」與「興趣」都會讓人產生快樂的感覺,有趣的快樂來自新奇感,興趣的快樂則來自於辛苦努力而得來的成就感。有趣在新奇感消失後就沒了快樂,興趣的快樂若未透過努力則無法獲得。誤解情緒對生活造成的影響可由下列的例子說明,我常常提醒前來尋求生涯規劃諮詢的民眾,找工作要找自己有興趣的工作,不要找覺得有趣的工作。從事有興趣的工作在遇到困難時願意突破困境,最後因獲得成就感而感到滿意,可以樂在工作。從事有趣的工作在新奇感消失後,就得不到快樂,有些人甚至產生倦勤感,又再度尋找新工作。不斷更換工作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也無法從工作中獲得滿足與成就感。

學習體驗生活並不難,從飲水、進食過程感受食物進入消化道的感覺,就能提升感受生活的能力。走路、運動時感受身體生理變化,對這些變化不要持有任何評價,理解這些改變都是身體的反應,接納這些感覺的存在。久了,靈敏力提升了,就能讓您在生活中正確的覺察感受。了解自己,就不會受困於莫名的感受,生命就會更精采。

本篇同時刊登在園馨幸福會館粉絲專頁,歡迎前往閱讀作者其他文章。

最後異動:2019/12/16 上午 02:36:35

彰化縣臨床心理師公會 Association of Changhua Clinical Psychologists  E-mail:service.achcp@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