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站
歡迎您光臨健康資訊站,閱覽對您身心健康有益的文章,您的閱覽將提升本會服務的動力。 您可以選擇頁面左側的類別閱覽感興趣的文章,也可以使用「搜尋關鍵字」的方式尋找您要的文章。每個分類置頂的文章為閱覽數最多的文章,您可以參考大眾關心的主題。 若在健康資訊站未發現您需要的主題文章,可以在留言版提出感興趣的主題,本會將尋找適切專家撰寫您需要的文章,感謝您持續支持與合作。
職場心理
 分類  職場心理 
心理師在勞工健康服務的角色與任務
臨床心理師 林國勳

心理師加入勞工健康服務行列

民國106年勞工健康保護規則修法後,心理師正式進入勞工健康服務行列。職業安全衛生法第45條僱主僱用勞工或從事特別危害健康作業達特定人數,若未僱用或特約醫護、勞工健康服務相關人員將處新台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接受勞工健康服務相關人員訓練是進行勞工健康服務必要的訓練。

進入事業單位前的準備

心理師進入事業單位服務之前,需要完成52小時的從事勞工健康服務訓練課程,也需要重新調整工作態度、觀念與習慣,才能夠適應新的職場環境。以下說明可能面對的新挑戰。

首要的工作目標不同

心理師在醫療院所服務患者是「以病人為中心」進行治療。三段五級預防架構工作重點是二段、三段預防。首要是根據心理病理學早期確立診斷、擬定治療計畫、觀察病情變化檢討與調整治療方向。病情回穩後,進行衛教指導避免病情惡化為首要工作目標。

心理師進入事業單位後,應協助僱主發現工作相關引起精神疾病因子,如壓力、過勞、職場暴力等,其他還有防範工安事件後引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第一段工作比二、三段工作更重要。然而心理病理的證據除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明確的工安事件可以佐證外,其他因壓力、過勞、職場暴力引起之精神疾病或因上述因素促發腦心血管疾病的因果關係並不明確,在實務工作上可能會遇到較多的困境,需要在心理師進入事業單位後付出更多的努力。

服務對象不同

心理師於醫療院所服務以當事人為主,協助當事人提升覺察力、辨識問題原因,尋找解決策略或自我調適因應困境。進入事業單位除了服務勞工(當事人)外,仍需關注僱主需求、企業文化等因素尋求三方平衡。若僅關注當事人權益,試圖協助當事人脫困,可能與僱主或企業文化產生衝突,當事人可能陷入更矛盾的困境或與僱主、心理師產生對立。若僅是滿足僱主的需求可能讓勞工陷入健康危機,失去勞工健康服務的意義。

專業能力培訓不同

心理師專業能力訓練著重於心理病理學的探究,根據心理學派學習新的治療技巧或策略。其次也需要接受法規訓練,如心理師法、醫療法、精神衛生法、家庭暴力防治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等。進入事業單位服務則需要培訓新的專業知能,建立職業安全衛生概念、職業傷病預防、職場健康管理,擬定職場健康管理及職場健康服務計畫。法規及辦法如職業安全衛生法及相關細則、四大指引等也需探究。

倫理考量不同

如前所述,傳統上心理師服務對象是當事人(病人),倫理考量主要是保護當事人並且藉由遵守專業倫理取得當事人信任。進入事業單位服務對象的當事人包括勞工與僱主,因此不僅要保護勞工也要保護僱主,遵守倫理是為了取得勞工與僱主信任,使雙方權利義務對等、平衡,過度偏袒、保護任一方都可能帶來另一方的危害。這新的觀點對謹遵守傳統倫理觀念的心理師而言是極大的挑戰,若想進入事業單位進行勞工健康服務,接受新的倫理觀點與挑戰,勢必無法避免。

結語

勞工健康保護規則建立了心理師從事勞工健康服務的合法地位。期待未來心理師加入勞工健康服務行列後,除了為心理師開創新的事業藍海之外,也能為勞工健康服務盡心力。

本篇同時刊登在園馨幸福會館粉絲專頁,歡迎前往閱讀作者其他文章。

最後異動:2019/12/16 上午 02:37:09

彰化縣臨床心理師公會 Association of Changhua Clinical Psychologists  E-mail:service.achcp@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