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站
歡迎您光臨健康資訊站,閱覽對您身心健康有益的文章,您的閱覽將提升本會服務的動力。 您可以選擇頁面左側的類別閱覽感興趣的文章,也可以使用「搜尋關鍵字」的方式尋找您要的文章。每個分類置頂的文章為閱覽數最多的文章,您可以參考大眾關心的主題。 若在健康資訊站未發現您需要的主題文章,可以在留言版提出感興趣的主題,本會將尋找適切專家撰寫您需要的文章,感謝您持續支持與合作。
親子教養
 分類  親子教養 
刻意練習的教養功課

臨床心理師  鄭郡佩

    現在常聽到許多家長反映『現在孩子的教養,好難呀!』。這句話道出了家長們滿滿地無奈,也讓常與親子一同工作的我反覆思考,究竟親子相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才讓家長說出這樣的心聲。

    從不同接觸的家庭的經驗,我發現普遍存在一個雷同的狀況,那就是家長與孩子在認知期待順序常是相反的,而彼此的情感連結常是斷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在面對同一件事時,家長或孩子都有各自的認知期待(我要/我想/我希望…等),但這個認知期待並非對方首要的,也因著對方當下行為不符合自己期待,彼此負向情緒也會隨之而來(生氣/憤怒/不甘願等),更在缺乏偵測並連結情感的要件下,劇情最終要不以哀怨委屈結尾,要不就是要脅怨恨收場。以「睡前刷牙拖延」這個日常作息為例,家長的期待是「我想時間晚了,該刷牙睡覺了」,孩子的期待則是「玩具好好玩,我想繼續玩」,由上可知,雙方期待明顯在不同線路上,緊接著,如果孩子的行為是「手繼續摸著玩具,嘴巴說『等一下啦!』」,家長的「被違抗感跟怒氣」就會蹭蹭往上,語氣會越來越嚴厲、聲音會越來越大聲,孩子的「被威脅感和不捨離開感」也會開始在身體裡拉扯,也因為雙方情感面持續斷連,最終畫面我就不贅述。

    那麼家長們心中會浮現疑問,『我究竟要怎麼做,才能讓教養變得相對容易一些呢?』,我建議家長們可以試著刻意練習下述四項的教養功課。功課一,表達自己的認知期待前,練習先反映孩子當下的想望與感受,即先連結孩子的情感面,並反映孩子的認知期待面。這麼做的用意是?主要是讓孩子知曉,爸媽有讀到你,也就是『我懂你』,這會讓孩子配合意願多一些,但不是全部。當然,你也會遇到不符期待的場景,那就要講自己的感受給孩子知道。這麼做,一方面是在協助孩子建立情感資料庫,即『自己現在的感覺是什麼』,這個技能連帶會擴展孩子的自我情緒瞭解,也可能有利自我情緒的調控,另一方面家長也在做情緒感受的表述示範。功課二,預先給予緩衝,必要時善用身邊器具輔助,如:計時器、時鐘等。家長們會說,我試著做,但孩子會討價還價,原本要做的事還是拖,這也很常見,要不然他/她就不是孩子了,但請家長們記得,你的最終目標是什麼。以「睡前刷牙」例子來說,就是「去刷牙」。當你意識到討價還價的戲碼常上演,給予緩衝方案就要上場,主要是讓孩子有做準備的心理,也訓練著孩子『開啟/關閉轉換內在狀態』的能力。功課三,有來有往的親子協商,討價還價勢必要協商,斟酌你的界線或容忍值,跟孩子討論協商的選項,讓孩子選擇自己同意的結果並負責,說得出就要做得到。功課四,亦為正向教養提倡的精神,也就是「溫和且堅定的態度」,家長一定會遇到你已做了前面三項,孩子還是試圖衝撞界線,事已至此,切記緊閉雙唇,因為話無好話,就用你的身體或動作讓孩子完結手邊的事情,孩子勢必會有抗拒,精簡重申你的界線及提供無聲協助的原因就好,然後,就做吧!

    家長們,你們已經知道這些重要的教養功課,心動不如馬上行動。當你著手練習,就表示你為了你的教養做出重大的改變,多麼難能可貴,必須立即給個讚。當然這個改變效果會慢慢地顯現在你的親子互動中,期勉家長們持續使用,讓教養之路與親子相處更加順利。

最後異動:2023/8/2

彰化縣臨床心理師公會 Association of Changhua Clinical Psychologists  E-mail:service.achcp@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