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會事務
委員會及小組專區
正向心理學及短期心理治療小組
劉玲均 2017/2/23
工作目標:
閱讀正向心理學及短期心理治療之書籍,討論如何將兩者搭配應用。在現今醫院這種強調快速、限時的臨床工作,如何有效安排治療進度並且達到療效是相當重要的,故本讀書會特別挑選了能夠快速上手且治療療程相對短的治療方法相關書籍。參與讀書會的心理師橫跨不同科別,互相討論如何將這些治療方法應用在不同屬性的個案,對於心理師的治療功力也會有所幫助。
 
任務安排:
書目:
Book1. ACT一學就上手 (作者 Russ Harris,譯者 張本聖) 
Book2. 創傷的積極力量:正向心理學與焦點解決治療的合作策略(上)
Book3. 創傷的積極力量:正向心理學與焦點解決治療的合作策略(下)
 
進度安排:預計每個月一次讀書會,從2017-4-10開始,每月第2個週一中午12:00-14:00。

 

最後異動:2017/2/23 下午 02:49:45
 活動摘要內容 
1
日期 2017/12/27
討論主題 ACT一學就上手 (作者 Russ Harris,譯者 張本聖)
活動內容

第13章 解除困境
治療師勿強加自己的想法到病患身上。
克服抗拒:
當個案與治療師意見不一致: 以知情同意書設定目標為主。
當個案有次級增強: 提醒個案以常遠看來,這個次級增強對改變的價值為何?
當個案強烈抗拒時: 治療師以正念反求諸己。

第14章 我和你的治療關係
肯定個案的痛苦,使個案樂於自我揭露。
當治療師搞砸情況時,應適時的道歉。
不要急於拯救個案。
當治療師自己面臨無法解決、修復的問題時,治療師可以正念與接受的方式(呼吸空間),處理自己心中的問題。

參加人員
2
日期 2017/11/29
討論主題 ACT一學就上手 (作者 Russ Harris,譯者 張本聖)
活動內容

第11章 知道什麼是你重視的
●了解ACT對”價值觀”的定義:「期望持續的行動所表現的整體特質」
●區辨:價值觀 v.s. 目標
●區辨:價值觀 v.s. 希望、需求及渴望
●區辨:價值觀 v.s. 美德、道德及倫理
●價值觀是現在式;目標是未來式
●價值觀永遠不需評價
●價值觀通常需要確認優先順序
●價值觀最好是被輕輕地握著
●價值觀是可以被自由選擇的
●澄清與接觸價值觀的技巧 (參考本書p.265,圖1.1)

[第12章 做有意義的事情]
●承諾的行動,包含4步驟:1.選擇一個優先考量需改變的生活領域;2.選擇在這領域需要追求的價值觀;3.形成由價值觀引領的目標; 4. 採取正念的行動。
●目標設定的5項要領 (SMART):1.S特定的;2.M有意義的; 3.適應的;4.實際的;5.時間框架的。
●行動的阻礙 (FEAR):F糾結;E目標設定過高;A逃避不舒服;R偏離價值觀
●行動阻礙的解藥 (DARE):D脫離糾結;A接受不舒服;R務實的目標;E擁抱價值觀

參加人員
3
日期 2017/9/27
討論主題 ACT一學就上手 (作者 Russ Harris,譯者 張本聖)
活動內容

CH9-活在當下

 與此時此刻的連結

 正確的覺知此時此刻發生了甚麼事,收集是否要改變或持續現在行為的訊息。

 使用時機:當個案過度專注於過去或現在,無意識或衝動的行動,與他人關係失去連結時。

 正念治療師:示範,誠實、平等的關係--要感受到此時此刻是容易的,要停留在當下非常困難

 練習:呼吸、手、吃葡萄乾

 注意自我挫敗行為—覺察被甚麼糾結、或逃避,完整覺察可以協助中斷問題行為

 專注範圍的擴大或縮小-舉例:擔憂及反芻-專注在有價值的想法;疼痛-擴大到只是體驗中的一小部分

 

CH10-純粹的覺察

 自我為脈絡-可以從想法及感受觀察到的觀點,覺察我們的覺察

 概念化的自我與觀察的自我之間,留有心理空間彈性:透過覺察來脫離糾結。運用正念練習,加強覺察來增加心理空間。

參加人員
4
日期 2017/8/30
討論主題 ACT一學就上手 (作者 Russ Harris,譯者 張本聖)
活動內容

報告者:林倩如
Ch7 觀察你的想法-擺脫糾結
主題: 與我們的想法分離或疏遠他們,讓他們來來去去而不會陷入其中,注意思考的歷程。
   方式一、使個案注意自己的想法
   方式二、要求個案檢視自己想法的可行性
   方式三、請個案注意何時糾結於想法中及何時脫離想法的糾結
六個主要糾結的領域:(不適切)規則、(找)理由、(負面)評價、(陷於)過去、(擔憂)未來、(極端)自我描述
心理教育內容:
思考的自我及觀察的自我
負向想法的正常化
想法控制行動的錯覺
個案常見的錯誤觀念:擺脫糾結的目的不是感覺更好或擺脫不必要的想法、是減少無意的認知歷程對行為的影響,促使個案對此時此刻經驗的體會
糾結和相信程度是不同的

Ch8 開放自己-接受
主題:不論我們的想法和感受是快樂或痛苦,都讓他保持原來的樣貌,允許自己擁有痛苦的個人經驗。
接受是個歷程,不是技巧;
觀察-注意自己的感受或感覺
呼吸-緩和呼吸
擴張-拉開自己的空間
允許-允許自己停留在此感受中
具體化-將感受轉化為物體
正常化-衛教正負向情緒的正常性
自我慈悲-寬容並關懷自己
擴大覺察-除關注自己的感受外,也參與周遭的世界

參加人員
5
日期 2017/7/19
討論主題 ACT一學就上手 (作者 Russ Harris,譯者 張本聖)
活動內容

106/7/19筆記
「ACT一學就上手」

Ch5開始做ACT
Part1 第一次晤談
一、建立投契關係
二、病史詢問
1.ACT重點要了解的是症狀功能(症狀對心理衝擊或影響)的改變,而非症狀形式(症狀數量或嚴重度)的改變。 2.ACT個案概念化的兩個關鍵問題:
  (1)個案想邁向的價值觀方向?
  (2)是什麼阻礙了個案?
三、協議治療目標
1. 情緒性目標:控制感受,擺脫不好的、以好的取代
2. 死人才做得到的目標:停止感受或不去做某些事
3. 頓悟目標:我想了解為什麼我會這樣
四、協議晤談次數
五、簡短的體驗練習
六、給予家庭作業
Part2 初次會談後,接下來的治療
1. 六個核心歷程都相互連結且重疊,晤談的順序:
脫離糾結與接受=>與此時此刻連結=>自我為脈絡=>價值觀與承諾的行動
2. 可先做「創造的無望」,建立接受的基礎。視臨床狀況彈性調整順序。

Ch6要創造什麼?
Part1 「創造的無望」=「面質議題」
一、ACT是以「可行性」概念為基礎的介入,如果控制策略能豐富並增進生活,可繼續使用,但多數控制策略會被過度依賴或不當使用。
二、執行方法:審視為了控制感受做了什麼,行為效果如何。讓個案領會到行為的不可行性後,願意開放自己,嘗試其他方式掌握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可能的困境:
1. C:我只能忍受它嗎?
T:忍受/容忍/放棄/屈服只是繼續做更多一樣的事,你的議題仍是要擺脫它,只是付出比較少的努力,這樣做仍然很累人、會消耗你的健康和生命力。P127
2. C:我該怎麼做?
T需判斷個案是否承認控制議題的不可行性。
Yes:進入彈性六角形(從脫離糾結與接受開始)
No:衛教「控制的正常化」和「控制的錯覺」

參加人員
6
日期 2017/6/21
討論主題 ACT一學就上手 (作者 Russ Harris,譯者 張本聖)
活動內容

1.ACT理論發展:

            ACT
            RFT
            ABA
             FC

2.FC(功能脈絡理論, functional contextualism):指在特定的脈絡下,可以看到事情是如何發揮功能的。
(1)有害的:認知糾結及經驗逃避→扭曲生活的方式。
無害的:脫離糾結及接受(正念)→不再扭曲、不再阻礙。
(2)出發點不是減少或消除症狀,而是重新框架想法和感受;轉換態度:讓「想法」、「感受」、「感覺」、「記憶」就只是如其所是(專注、覺察、不評價),而非「症狀」、「問題」、「阻礙」。
(3)是行為的功能而非行為的形式,知道脈絡才能知道行為的功能。
Ex:割腕的功能、引起注意的行為形式。
3.行為主義的三波演變:BT→REBT、CBT→ACT、DBT、MBCT、FAP

Chapter 4
ACT是...
1.少說多行動,不是針對個案進行介入,而是與個案一起進行介入
2.提出的隱喻和練習要與晤談中正在處理的議題有直接相關。
3.練習視個案需求決定、引領練習的用語可依據自己風格做修訂、讓個案能夠適應練習。
4.彈性六角形練習+正念腳本練習

參加人員
7
日期 2017/5/24
討論主題 ACT一學就上手 (作者 Russ Harris,譯者 張本聖)
活動內容

摘要:

Pg.23上方自我為脈絡那段,可以搭配正念的想法pure attention,你有覺察到自己正在做的一件事情或是想一件事情的過程,而不是把自己陷入那想法中。 Pg.35人常會用語言去解讀事件,但此時該停下來,去感受而不是用語言去解讀 ACT強調的是思考的彈性,選擇一條可行的路,雖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是個案可以做到的。

書目:ACT一學就上手 (作者 Russ Harris,譯者 張本聖)

章節:1-2 章

參加人員 劉玲均、陳儀瑾、施雅羚、林倩如、黃冠豪、黃耀庭
8
日期 2017/4/26
討論主題 選擇書目及工作分配
活動內容

1.本次討論讀書會內容:後續讀書會內容將包含書本及個案討論。個案討論的部分不會放在紀錄內。
2.分配進度
3.建立讀書會規則
4.下次讀書會時間敲定
5.簡介書本
6.任務分派

參加人員

彰化縣臨床心理師公會 Association of Changhua Clinical Psychologists  E-mail:service.achcp@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