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站
歡迎您光臨健康資訊站,閱覽對您身心健康有益的文章,您的閱覽將提升本會服務的動力。 您可以選擇頁面左側的類別閱覽感興趣的文章,也可以使用「搜尋關鍵字」的方式尋找您要的文章。每個分類置頂的文章為閱覽數最多的文章,您可以參考大眾關心的主題。 若在健康資訊站未發現您需要的主題文章,可以在留言版提出感興趣的主題,本會將尋找適切專家撰寫您需要的文章,感謝您持續支持與合作。
新冠專區
 分類  新冠專區 
做好心理調適面對新冠狀病毒肺炎

臨床心理師 黃冠豪

面對近來新冠狀病毒肺炎事件,不管是大陸各大城市陸續封城、口罩買不到、網路流出的驚悚影像、到了公眾場域人人自危,都讓民眾相當不安與驚恐。然而,面對這樣的公共衛生災難事件,如何安撫自己內心,用健康的心理狀態去面對,更是重要。以下提供一些臨床心理學的技巧,協助民眾調適自身情緒,這些方法多數出自於辯證行為治療和正念技巧,包括:第一、接納情緒;第二、想法檢核;第三、感官覺察;第四、正確的行動。

第一、接納情緒

情緒確實能幫我們解決生活中常見情境的問題。試想若火災發生時,你毫無害怕或警覺的情緒,可能也無法即時逃離。因此,情緒是有幫助我們適應環境的價值。只是過強的情緒,也可能影響我們的判斷與反應。因此,我們不需要完全排斥情緒,我們需要做的是調整過強的情緒。而緩和自己情緒的方式其中之一,不是壓抑它,而是認識它、接納它與安撫它。試著貼近自身情緒,描述自身感受,甚至將自身感受寫下來,就是調整情緒很重要的第一步,試著感受自己面部、肩頸的肌肉、自己目前的姿勢,問問自己目前的感受或心情是什麼,單純的感受情緒就好,若可以將自己的感受如日記般寫下來也是很好的方式。

第二、想法檢核

我們往往不是對事實產生情緒反應,而是對自己對於該事件的觀念、想像,產生情緒反應。讓我們產生情緒的,其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事件的想法或想像,這才是讓我們產生情緒的關鍵。因此,當我們內心極度不安時,想要安撫自己不平靜的心,或許第一步要問自己的是,此時我腦袋的想法是什麼?我的想法等於事實嗎?我擔心的事情發生的機率是多少。特別是,當我們每天看著新聞驚悚的報導,有時容易會浮現各種災難化想法。因此,當發生這類災難事件時,核對事實就相當重要。當我們對於新冠狀病毒肺炎這事件想法是不正確的或者是錯誤的,就可能出現錯誤的情緒反應。網路上,流傳許多關於這次新冠狀病毒肺炎相關訊息,有些是事實,但有些其實只是謠言,而我國疾管署有針對這次新冠狀病毒肺炎提供正確且及時的資訊平台 (如:Line App疾管家),裡頭有及時與正確的相關因應知識,可供民眾認識真正的疫情與因應之道。

第三、感官覺察

這是辯證行為治療法中,常提的一項重要自我撫慰技巧,也可稱之為身體掃描,練習時集中注意力在身體感覺上。帶著好奇及溫柔的態度,慢慢將專注力放在呼吸及特定的身體感覺上,這是讓人放鬆的體驗,過程中不需太多用力或想像,只需將你的心帶回到當下,專注在你的身體感覺上,慢慢地就可以讓你的心安定下來,讓覺得失控的情緒平靜下來。注意力可以由腳趾,慢慢地上移到小腿、大腿、骨盆、腹部、胸部、臉部。而另一種更簡易的方式,也可以透過「感官覺察」問句來引導自己,將注意力移到自身的身體感官,譬如:可以自問 「此時可以感受到雙腳的底部嗎?」、「此時可以感受到自己腿部的沉重嗎?」、「此時可以感受到每次呼吸時胸部的起伏嗎?」。

第四、正確的行動

當我們透過可信賴的資訊平台 (如:疾管署的資訊平台),擁有正確的知識,也減緩了不必要的恐懼與情緒之後,也需採取正確的行動。譬如:面對這次新冠狀病毒肺炎,政府的資訊平台,已告知我們,面對這次新冠狀病毒肺炎,勤洗手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帶口罩。而民眾也非任何場合都要一直戴口罩。在空曠、通風的環境下,其實不需戴口罩,但是如果出入醫院則需配戴口罩。因此,透過適當的管道獲取正確資訊,採取正確且必要的行動,並減少不正確資訊的攝取,與減少不必要的恐慌,才是面對防疫較正確的心態。

Marsha, M.L. (2015)DBT技巧訓練手冊。(江孟蓉、吳茵茵、李佳陵、胡嘉琪、趙恬儀 )

台北:張老師文化。(原著出版於2015)

最後異動:2021/6/15 下午 02:00:40

彰化縣臨床心理師公會 Association of Changhua Clinical Psychologists  E-mail:service.achcp@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