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站
歡迎您光臨健康資訊站,閱覽對您身心健康有益的文章,您的閱覽將提升本會服務的動力。 您可以選擇頁面左側的類別閱覽感興趣的文章,也可以使用「搜尋關鍵字」的方式尋找您要的文章。每個分類置頂的文章為閱覽數最多的文章,您可以參考大眾關心的主題。 若在健康資訊站未發現您需要的主題文章,可以在留言版提出感興趣的主題,本會將尋找適切專家撰寫您需要的文章,感謝您持續支持與合作。
一夜好眠
 分類  一夜好眠 
失眠。藥不藥 ?
臨床心理師 賴盈希
  台灣睡眠醫學會近期的電話調查發現,台灣民眾約有近1千多萬人曾經或正在經歷失眠。全部受訪者中21.8%失眠已慢性化(即每週約有3天以上,且已持續1個月以上),女性慢性化的比例24.1%、男性19.5%,失眠人口之高可見一般。
  大部分民眾在治療失眠的選擇,主要在藥物治療(註1),目前常用來治療失眠的藥物主要包括Benzodiazepine (BZD)類藥品以及作用於BZD接受體之非BZD類安眠鎮靜劑(Benzodiazepine - Receptor Agents;簡稱BZRA)。此外,抗憂鬱劑(antidepressant)、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s)、抗精神病劑(antipsychotic)、巴比妥鹽(Barbiturates)等也被用來治療失眠。
  除藥物治療,許多不同的心理治療或是行為治療技巧已廣泛的應用在處理失眠問題(註2)。依據美國臨床指引與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建議,失眠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CBT-I)安全、有效,應列為治療失眠的第一線療法,且經過醫學實證確有療效,可以長期使用,減少助眠藥物的依賴。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主要包含三大層面:
  1. 睡眠教育:協助失眠者認識影響睡眠的因素與失眠成因,建立良好的睡眠保健概念,同時擁有健康的睡眠型態。
  2. 認知改變:許多失眠者對於「睡眠」有非理性的期待,此部分主要在切斷跟失眠有關的自動化思考連結,以認知重建的方式,調整不良的睡眠信念與態度,降低病患對睡眠的過度擔憂,或因過度擔憂而產生的過度激發程度。
  3. 行為改變:導入各種行為技術改變失眠者的不良習慣,達到回復正常睡眠的效果,內容包括:刺激控制法(stimulus control therapy)、睡眠限制法(sleep restriction therapy)及相關放鬆訓練,目前亦有生理回饋儀器輔助患者放鬆技巧的演練。
  目前彰化地區有鹿東基督教醫院的臨床心理師提供CBTI的服務,當您進入治療前會有臨床心理師進行評估,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狀況與特性,安排適當的治療計劃,只要願意配合療程,失眠問題就有機會好轉。過程中會逐步教導分析失眠的病因,根據病因搭配行為、想法的調整,讓失眠不再維持及惡化,並減少甚至是停止助眠劑使用。與傳統藥物治療相較,CBTI雖不如藥物快速(吞藥只要幾秒鐘),卻可以學到最適合自己的對抗失眠方法,治療效果也可長久維持。
 
註1:Roehrs, T. & Roth, T. (2003). Hypnotics: an update. Curr Neurol Neurosci Rep , 3(2), 181-184. 
註2:Morin, C. M., Culbert, J. P. & Schwartz, S. M. (1994).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insomnia: a meta-analysis of treatment efficacy. Am J Psychiatry, 151(8), 1172-1180.
最後異動:2017/10/19 下午 09:40:20

彰化縣臨床心理師公會 Association of Changhua Clinical Psychologists  E-mail:service.achcp@gmail.com